台灣法規、稅務
財政部將針對透過個人投資公司炒房一事加強查核
資料更新時間:2020/11/13
  1. 今日(11/12)媒體報導財政部將針對個人透過成立投資型公司炒房一事研議防堵。由相關報導來看此事是針對國人所成立之國內投資公司與外資在台分公司無關
  2. 所得稅法 第24-5條 營利事業之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外,交易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屋、土地,其交易所得額,按下列規定稅率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其在中華民國境內有固定營業場所者,由固定營業場所合併報繳;其在中華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者,由營業代理人或其委託之代理人代為申報納稅:
    一、持有房屋、土地之期間在一年以內者,稅率為百分之四十五。
    二、持有房屋、土地之期間超過一年者,稅率為百分之三十五。
    營利事業之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外,交易其直接或間接持有股份或資本總額過半數之中華民國境外公司之股權,該股權之價值百分之五十以上係由中華民國境內之房屋、土地所構成,其股權交易所得額,按前項規定之稅率及申報方式納稅。
    —前次房地合一稅修法時即針對國內資金包裝成外資在台分公司炒房修訂稅率遏止,也因為稅率沒誘因看來不在此次加強查核的重點對象。
  3. 新聞中另提到海外資金不走專法回台(走地下管道、以為670萬免稅)投入房市者似乎也會在此次查核一併納入。

盯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 財部查核、修法兩方向防堵

2020-11-12 13:02 經濟日報 / 記者翁至威/台北即時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今日關注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問題。圖/林楚茵辦公室提供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今日關注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問題。圖/林楚茵辦公室提供

政府盯上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財政部長蘇建榮今(12)日在立法院表示,財政部將兩方向防堵,第一,已責成國稅局對此加強查核,鎖定是否有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作房地產,規避個人房地合一重稅的問題;第二是修法降低誘因,用投資公司名義買入住宅,個人又透過股權買賣來移轉整間公司,過去股權賣賣部分可免稅,但未來將會納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2016年房地合一重稅上路後,個人短期炒房最高須課45%重稅,但境內企業房地交易則是併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營所稅,最重稅率僅20%,因此市場盛傳有投機客透過成立「一人公司」,買進大量自用住宅買進賣出,或甚至透過個人股權交易轉移整間公司,讓房產實質轉移,藉此炒高房價。

如此一來,不僅可避掉個人房地合一重稅,股權移轉部分現在也無須課徵證所稅,等於有兩層誘因。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今日關注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問題,蘇建榮表示,財政部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已責成國稅局去查核;此外對於外界所關注的預售屋紅單,內政部已經在查,資料也會轉給國稅局後續追蹤

此外針對個人將投資公司股權移轉的租稅漏洞,蘇建榮也表示,財政部已提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修法補破網,預計自明年元旦起,個人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將納入最低稅負制,稅率為20%,希望藉此修法降低誘因。

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避稅 財長:國稅局將查

2020-11-12 12:54:15中央社 台北12日電

立委質疑國稅局根本沒有在查紅單及預售屋交易,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

立委質疑國稅局根本沒有在查紅單及預售屋交易,財政部長蘇建榮上午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表示,已成立小組要求各區國稅局查稅。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正興攝影

海外資金回台不走專法,投入房市也無法控管,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將針對個人成立投資公司炒房、避房地合一稅情形展開查核,相關的最低稅負制修法,行政院院會最快也會在下週審查,拚明年上路。

財政部長蘇建榮今天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質詢時表示,外界質疑,如今房價攀升,與台商資金回流有關,在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之際,如何同時平抑房價,避免政府成為炒房元凶。

對此,蘇建榮表示,台商海外資金回台,若是走海外資金專法管道,會嚴格限制不能投入房市,國稅局會緊盯,若發現違規,將進行補稅;但資金回台若不是走專法,則無法限制其用途,假設資金真的投入房市,個人短期買賣可以房地合一稅來控管,最高要課45%的稅

不過,蘇建榮指出,擔心會有個人專門成立投資公司方式炒房,利用投資公司買賣,如此一來,適用稅率可由最高45%降至20%,藉此規避高稅負;已責成國稅局對投資公司沒有進行別的業務、僅持有自用住宅房屋短期買賣的情形來清查

蘇建榮補充,「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又稱最低稅負制)修法最快下週也將送入行政院院會審查,拚本會期完成修法,於2021年上路;這部分重點主要將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的股票納入課稅範圍。

蘇建榮說明,這可進而抑制個人成立未上市櫃公司專門炒作不動產,又藉由出售公司股票方式移轉房產獲利,可免繳證券交易所得,又不用負擔個人房地合一稅。

至於是否認為政府為炒房元凶,蘇建榮認為,這要從很多層面來看,台商資金回台很多是購地、投資建廠,這會因此帶來就業機會,進而吸引人才遷入該區,帶來自住需求,例如新竹就是這樣的情形。

蘇建榮表示,若是因為短期供不應求,造成該區房價上升,這種現象與投機性炒作、影響首購年輕人買不起房不太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13 11 2020